憶起《金剛經(jīng)》上所說的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?!睙o所住,就是讓你不必過于執(zhí)著;也許你會說如果我放棄修行了就沒有執(zhí)著,這就錯了,你要“行無所事”,即當(dāng)你在做這件事時候不執(zhí)著于自己能獲得什么功德,這才叫無所住。
其實(shí),此心本來不住。怎么說呢?譬如我在講話,講了二十分鐘,每一句話都是我心里講出來的,講過了就算完成了。如果我有所住,老是注意自己到底講了多少分鐘,我就不能專心講話了,因?yàn)樾淖∮跁r計。假使你聽了一句話,心里在暗暗批判,那對方下一句便無法專心留意到了,因?yàn)槟阈挠兴?。其?shí)對禪宗來說,住即不住,不住即住。無所住,即是住。所以六祖惠能大師當(dāng)時做的偈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”說得妙,直了見性,心如明鏡臺,本來就什么都沒有的,何來有臺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所謂萬物皆為我所用,并非我所屬,須做到心無掛礙,無所掛礙,去我執(zhí),了無明。
《金剛經(jīng)》上說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(yīng)作如是觀?!币彩沁@樣的道理。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(zhí)著,不住;露水很短暫,很偶然的形成了露珠,閃電也是因?yàn)樽矒舳?。所以如果一個人執(zhí)著于把已經(jīng)過去的負(fù)面情緒隱藏在心中,自己不快樂,更不能帶別人快樂,正所謂心本無生,因境有。
人似秋鴻來有信,事如春夢了無痕。人生如夢,如大江東去浪濤盡,要回憶過去種種,有時候也是自尋煩惱,因?yàn)橐磺惺露歼^去了,不能回頭了,像春夢般了無痕。煩惱的自性本來是空的,所有的喜怒哀樂,憂悲苦惱,當(dāng)我們在這個靜坐下來的時候,一切都沒有了,應(yīng)無所住。